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精實創業之虛榮指數(Vanity metric)


圖片來源:網路

初創事業的任務

  • 積極評估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然後勇敢面對評估出來的慘忍事實
  • 設計可以學習如何將實際數字推向目標的實驗

不管任何時候,看到這種向上攀升的數據(拜託不要是體重),對任何人來說都應該會感到開心,有成就感 ,但是看完精實創業 (The Lean startup) 的第七章-評估後,才知道這只是讓自己爽,卻沒有太大意義的虛榮指數(vanity metric),你沒辦法靠這個數據去做任何有效的判斷,因為這裡面混雜了太多的變因在裡面。

到底要修改或是新增產品的功能是誰說的算老闆?Product Owner?還是工程師自己決定?

正確的方法是誰都可以提出意見,但是所有的意見和結果都必須以科學化的方法去建構初一個責任制架構,每個Business Model 的絕對假設,都必轉化成可以量化的數字或指標,所謂科學的方法:
  • 觀察→假設→實驗→分析→結論
  • 觀察→新假設→實驗→分析→結論

三大學習里程碑

  • 產生最小可行產品,才能開始收集數據
  • 建立基準線(base line),才知道任何的改變是不是真的有幫助
    • 數據(漏斗式數據)
      • 轉換率 (由粉絲頁,由Google廣告)
      • 登記率
      • 試用率 (登記卻未登入,登入後使用x種功能)
      • 客戶關係週期價值 (重複使用率,使用頻率)
      • 購買率
    • 實驗原則 
      • 就像做科學實驗,操控變因,應變變因(但是一次只能改一樣)
  • 軸轉(Pivot)或是堅持 
    • 根據實驗的數據與結果

其中關於實驗的目標,必須要使用群組研究法(cohort analysis),以每個月或是每週的顧客為一個群體,分別產出如下圖所示的漏斗式數據圖表,這樣看才有意義,以我的認知,應該把圖表做成下面這個樣子。 (下圖是簡化的模擬案例)

圖片來源:自製

把每個月加入的客群分開觀察

橫向為時間軸(假設每個月Release 一次新功能),縱向是每個月加入的客戶群組數據,舉例來說:
  • 二月的時候可能有做功能改辦,但是對於二月才加入的客戶,這個改版對他們來直接的影響比較小(因為他們不知道以前是怎樣),但是對於一月加入的人,可能就會影響他們的感覺進而影響數據。
  • 三月的時候,又新增了一個功能,但是造成一月和二月加入的客戶數據都往下掉,代表這個功能可能真的不受歡迎。雖然單看三月加入的客群是上升的,但是應該跟功能改版比較沒關係,這時得分析,是否是這個月廣告成效比較好,還是有被哪個媒體報導造成人數增加,亦或是上個月的功能增加的口碑效應。
結論:

總之每次只做一小部分的修改,然後把每個月的客群分開,分別針對不同客群的漏斗式數據做分析,這樣才可以得出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數據和推測,然後依此作為參考的依據,到底該不該加這個新功能,或者是推論到底要增加怎樣的功能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戶,讓客戶願意付錢。

這是我目前看書的解讀,如果有錯誤,還請各位高手前輩給我意見~:)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