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3日 星期一

2022 年讀書記錄回顧



再不記錄點什麼東西這個 Blog 會不會就廢了!?  2022 年開始嘗試使用 Obsidian 搭配卡片和筆記法做筆記,漸漸有抓到連結的妙用,也開始把以前在 Facebook 上的讀書記錄收納回我的筆記本,看過的書大概 25~35,有做筆記的大概 20 本,不過最後有寫到 blog 的就更少了,blog 產出也是新低...

不過要透過筆記產生一篇文章,或是統整出新的想法,最終還得勤勞的掃描過去寫的筆記,並且產生新的關連,透過不斷的精鍊整理成為一篇文章。所以只要一偷懶,就會堆積了許多半成品的想法和心得,遲遲無法統整和完整的知識?

那回顧一下 Obsidian 的紀錄,我看了那些書又產生了哪些筆記呢?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處理低潮和負面情緒三部曲 - 覺察,分析,轉化


情緒是老實的,面對困難和挫折,預設狀態時不煩腦,不焦慮,不抱怨是很難的。同樣的人面對變化,也通常會經過七個階段,不過我認識越厲害的人能讓自己快速的脫離這個狀態,甚至快的感覺不到有這種狀態。

所以重點是你想讓自己處於這個狀態多久,有沒有辦法快速的轉化這種情緒,在 Inner Mastery, Outer Impact: How Your Five Core Energies Hold the Key to Success 這本書有提到三個步驟

1. 平靜下來。把跟此事無關的情緒和想法全部去除,放棄任何執著,心平氣和來地想這件事。

2. 加深對數據集的熟悉。盡可能接觸相關的信息和知識,想清楚其中的邏輯,然後透過書寫記錄下來幫助釐清,讓大腦充分訓練。

3. 等待直覺。這期間可以去做點別的,比如散步、冥想、洗澡和睡覺,等待大腦整理後把直覺提取出來。也許你睡一覺醒來,想法就有了。

首先要覺察到自己的負面原力已經溢出,承認自己屬於這個狀態,讓後進入分析與轉化模式,覺察自己焦慮的點在哪裏?透過 QBQ 找出可能的 root cause ,最後再轉化成可行的 action item. (最後一段最吃經驗和方法論)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看書學習理論其實就是培養一種覺察能力



前陣子碎碎念說自己看書看太慢,尤其是遇到有些書,吸入感特別強,不自覺就會把在職場遇到的場景帶入... 這兩天又被一本書吸進去,英文書名是 The Art of Action (中文書名很狗血:這種不服從的人,必成將才)。之所以會看這本書是因為剛好看到 FB 4 年前回顧,那時候在討論個人與 Business value 要怎麼掛勾,然後 Yves Lin  提到 Align(校準)的概念,然後說很多概念是來自於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