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個人財務規劃 - 年度資金運用表


最近跟朋友閒聊時發現,很多人對於年度資金規劃和個人資產狀況的概念是一片空白,都是憑感覺在"理財"和"花錢"。縱使你有記帳的習慣,沒有搭配資金運用表來檢視自己的現金流狀況,你可能還是會遇到資金嘎不過來的周轉問題。

這邊先聲明,對於學企管的,學會計的這些根本都是皮毛的基礎常識,但對於大多數人可能根本沒這個概念,所以在這邊分享一下我學到的規劃方式。

這個表格是六年前上聯聖企管顧問陳宗賢老師的課 "年度計畫一學就會" 學到的,還記得那時候公司送我們去上課,希望培養我們這些中階主管維運中小企業的能力,雖然很多內容可能因為產業不同,或是時代背景不同,不一定適用,也很快就忘記了,但是我覺得財務方面的知識卻讓我很受用,尤其是這個年度資金運用表,從學到以後我馬上用在自己的資金規劃(把自己當公司經營),用到現在。

對於企業來說,現金流其實是最重要的東西,縱使你公司一直都在賺錢,但是卻忽略了應收帳款的票期(30 天?90天 ? 180天!?),甚至應收帳款都沒收回來,在意想不到的時間點就會發現資金周轉不過來了,所以這個年度資金運用表就是財務人員最簡單用來診斷分析公司現金流狀態的表格,以公司來說,要做好這個表格前提就是要做好年度預算規劃,年度收入規劃,以及本來就有做的會計記帳。

對資金得運用套用到個人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可能收入很高,但是收入都集中在年終或是分紅的時候,這時候你認為你收入夠,但是卻沒有考慮到薪水和獎金入帳的時間,這時候周轉可能就會出問題了。

對個人來說要做好這個表格也必須有幾個前提:
  1. 要記帳 (知道自己每個月實際花費)
  2. 要做預算表 (知道自己何時會有什麼固定支出,甚至年度旅行)

如果你這兩個都做到了,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填入這個表個,這個表格分為三個部分:
  1. 收入
  2. 支出
  3. 結餘 / 策略


收入的部分就很簡單:
  • 你的月薪/年終 (可以預期的固定收入)
  • 每個月額外的收入 (獎金,分紅,交易...等)
  • 應收帳款 (別人欠你的錢,代墊公司的錢)


支出的部分就需要搭配記帳和預算:
  • 每月的固定支出 (房租,存款,投資...等)
  • 每月的浮動支出 (生活費,需要搭配編列預算)
  • 年度的固定支出 (保險,各種稅...等)
  • 年度的計畫性支出 (出國旅行,採購敗家計畫..等)
  • 年度的額外支出 (紅包炸彈,罰款,東西壞了維修,衝動性購物....等)
在這邊要注意的是有些因為信用卡或其他因素並不是當月要付清這些費用,可能就要記錄到下個月付款。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結餘/策略表

上期結餘+收入-支出 = 本期結餘

每個月根據資金運用狀態即時更改這張表格,你就可以很快發現你可能何時會有資金缺口,以上圖為例就會發現年地會有一萬元的資金缺口,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做策略規劃:
  • 上策 - 我可以增加收入嗎:
    • 我可以去兼差多賺一點錢嗎?
    • 我可以去要求加薪嗎?
    • 我可以想辦法增加被動收入嗎?
  • 中策 - 我可以減少什麼不必要開支嗎?
    • 固定花費中,手機費可以減少嗎?少吃點東西少喝點飲料嗎?
    • 減少衝動性購物
    • 原本規劃出國10天可以減少為5天嗎? QAQ
  • 下策 - 哪裡可以借錢:
    • 我有存款可以應急嗎?  (在這個表格都是一年度收入來規劃,不考慮存款喔)
    • 我可以跟誰借錢嗎?
    • 我可以透過信用卡以債養債嗎?

希望這個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D
有興趣的可以從這個連結複製一份使用 -  年度資金運用表範本


2017年4月1日 星期六

Scrum Team 中關於插單事件的視覺化的感想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我好一陣子了,照理來說遇到問題應該在Retrospetive 的時候討論,大家一起思考解決方案,但是如果沒辦法透過數字說話,一切流於"感覺",容易造成發散與責難的討論。

最後想出來的解決方法在 Richard 的blog 已經整理的蠻詳盡的,實體看板的再度邂逅插單看板可視化的誕生 ( 實體看板的再度邂逅系列 - 2 )

我在這邊想要補充的是,相同的問題如果不透過實體看板,想要透過電子化看板(如:JIRA) 來凸顯問題,我嘗試過的方法與侷限性,下面是我從JIRA 上收集出來的數字,每一列代表一個Sprint規劃的工作事項,而紅色框框起來的部分代表是plan meeting 後產生的新工作(issue added to sprint after start time),這些工作可能是:
  • 插單 (change feature,new feature...等)
  • 營運問題排查與排解 (bug,fault...等)
  • Plan 時break down story沒想清楚,新增加的task




可以看出來嚴重的時候,可能超過一半的工作都是當初沒有預期的,但是光是用 issue added to sprint after start time 可能太廣泛,沒辦法真得凸顯問題(插單/營運問題),因為Plan 時沒想清楚後來再新增的task 有時候是必要的。

所以下圖是我嘗試以另一個維度來分析,就是task 的種類,正常來說一個sprint我們只會產生Story 然後會在Story 下開sub task,所以只要是非Stroy 型態(task,bug,fault...等)就應該是插單,所以依舊可以看出來非預期的數量很多。




電子化看板(JIRA)的好處是事後分析方便,但是sprint 發生的當下,與daily stand up meeting 卻不容易突顯出來,因為:
  • 大家可能接單就順手修掉了,沒有去系統上開issue,很多是我事後要求補填的
  • 電子化看板之前都專注在每個人要做什麼事,不是以Story 的角度來看,不容易凸顯問題
  • 電子化看板對大家來說只是記錄工作歷程,大家只會專注在自己的工作項目,不會看到整體,通常只有team lead 或是 SM,PO會去關注。

所以直到把sprint 的工作實體看板化後,大家才正式到這個問題,好像插單真得很多,也唯有這樣才比較容易把問題講開。


另外電子化看板不容易隨時根據我們的需求去group by,而實體看辦就有這個好處,我們馬上就可以針對各種維度的問題去group by,包含:
  • 哪些問題有跟PO討論過,哪些沒有?
  • 哪些問題是bug,哪些不是?
    • 那些是上個sprint 產生的,哪些是更久以前產生的
  • 這些問題哪些是插單?
  • 哪些問題是Team Lead 撿走,那些是Team member撿走
透過不同group by 的方法,就能有不同層面的檢討方式,詳情請見插單看板可視化的誕生 ( 實體看板的再度邂逅系列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