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鳳凰專案續作,獨角獸專案 - 企業轉型三部曲


從年初開始看英文版,並且寫了兩篇導讀:獨角獸專案導讀 I II,不過閱讀速度實在很慢,結果一拖就拖到了中文版出來了, 那正好就趁著年底一口氣把整本讀完。

我覺得獨角獸專案這本書就像星際大戰一樣,可以被分三部曲:

 

《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

 

其實書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都被我歸類在星戰第一部曲,就如同我之前兩篇導讀(獨角獸專案導讀 I II)所說的,著重在鋪陳技術老舊與商業挑戰的大背景,主角在充滿 Silo 和官僚的組織努力找出機會,最終被反抗軍發現且招募,並且開始跟反抗軍找出死星的弱點:就是整個「鳳凰專案」中最重要的瓶頸與核心服務所在 (數據部門),並且透過一連串的工程手段,業務隔離..等方法,試圖抽離出一個新的業務路徑 「獨角獸專案」,並且找到一個最小可執行但是影響商業甚巨的黑五推薦產品方案,取得小勝利....

第一部曲的重點五大理念:

  1. 第一個理念:區域性與簡潔性
  2. 第二個理念:專注,流暢和快樂
  3. 第三個理念:持續改善日常工作
  4. 第四個理念:心理上的安全感
  5. 第五個理念:以顧客為中心

第一部曲給我的啟發: 

專注在影響圈

每個公司都有每個公司的問題,你永遠可以做一個抱怨公司哪裡做不好,卻依舊困在體制內的人,或是可以嘗試做出影響和改變,其實就是專注擴大在影響圈,縮小關注圈的範圍。

 圖片來源:經理人 2012.11.12 《先改變自己,才能擴大影響力、改變他人!》

 

當然自己的力量也許是很小的,所以在這段期間內也可以尋找和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出改變,加速擴大影響圈的範圍。

善用槓桿(Leverage)

再來就是人微言輕,當你沒拿出些成績時,別人當然可以不把你說的話當作一回事,在第一部曲的反抗軍們,就找出整個公司的瓶頸處,並且判斷把數據部門獨立出來運作機會比較大,就算出錯傷害也比較小,而且還可以直接影響到商業成果,可以說是花最小的 effort 取得最大的戰功,接下來改革才有希望。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

小說中的第三部來到了商管區,比起前作的『鳳凰專案』這次小說中有更多著墨於商業現實的考量,我再猜作者有兩個目的:一來讓企業經營者在看的時候更有感覺,不會覺得這只是一本在講技術阿宅工程師們在公司搞革命的小說。二來是要讓技術臭宅工程師們瞭解到,技術很重要,但是技術不是一切,雖然透過技術和一些反抗軍的野戰部隊可以取得關鍵性的小成功,但是如果要變成大規模的正規作戰很多事情就會變的不太一樣。

畢竟企業經營還必須要考慮許多來自投資人的壓力,正所謂『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對於高層來說要執行改革方案前,還必須考慮營運資金和成本和對於原有業務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企業創新總是那麼困難,內部創新總是充滿阻力。

在書中舉的是由 『跨越鴻溝』的作者 Geoffery Moore,在 Zone to Win 書中提出的另一個三層理論,其中第一層和第三層通常是充滿了衝突...

第一層公司現行業務核心: 專注在有效流程,一致標準,尊守規矩和順應官僚體制,創造卓越的組織韌性。

第二層公司的新興業務:將公司的核心能力推廣給新的客戶,鄰近市場,或是應用於不同的商業模式。

第三層公司的探索業務:專注於快速學習和廣泛探索商機,主要工作是構思原型,盡快回應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和商業風險。


 

不過我覺得用著名的 BCG 矩陣更容易解釋?(核心概念應該是一樣的)

創新的事業或方法也許是明日之星(Raising star)但更有可能是個問題兒童(Question Marks),而一個企業的資源就是那麼有限,當明日之星與 金牛(Cash cow)擺在一起,究竟誰能拿到更多資源呢?

在第三部代表官僚與金牛(Cash cow)的舊勢力大反擊,說服董事會和投資人做出決定,如果要投資新的事業可以,但是不能排擠到現有的營運和資金狀況,所以勢必得從別的地方擠出錢來,所以最常見的作法就是:裁員,縮減開支,提出外包策略...等,反抗軍的創新勢力為了生存和為了未來(畫出第二曲線),必須先忍痛服從,蓄積創新的能量...

 


不過除了 BCG 矩陣和第二曲曲線,在書中更帶出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提到公司的業務有兩種:

  • 核心業務(Core ):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客戶真的願意為此付錢的能力。
  • 脈絡業務(Context):除了核心業務以外的所有工作

所以裁員和外包可以盡量朝脈絡業務的方向去想,而在雲端時代,其實很多原本屬於核心業務的東西也慢慢變成了脈絡業務,比如說管機房的(MIS),以及很多用來輔助核心業務的服務和軟體(如:CRM、版本控管軟體、Issue tracking ...等),可以花錢用第三方服務就盡量用,不用自己養人養機器。


《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

發現作者的習慣都是在最後一張快速結尾,一年過後....🤣 

不過那些細節才是最困難的地方😏

最後幾章給我的感觸是,每個技術人員都有他很重要的專業能力,也都在自己位置上努力達成上司交辦的任務,不過 game changer 和一般工程師的差別就是在於除了有優秀的能力,更感質疑官僚制度,產生更好的方法與優化,而不是在那邊自怨自艾....

此外在書中也提供工程師除了走向管理職外,更給了 IC role 一個更資深的角色,傑出工程師(Distinguished Engineer),這個職位不用管理人,但是他就像是 Architect 和對內的 Evangelist ,任務是幫助公司創造一種追求『卓越技術工程文化』,培養更多的年輕絕地武士。

任務清單如下:

  • 透過輔導、贊助或正式培訓計畫,培養下一代技術領袖。
  • 建立並參與專注於資安、效能、網站可靠性等技術領域的跨團隊聯盟
  • 指導建立治理和架構審理的部門,扶植該部門發展。
  • 成為企業宣傳大使,針對技術領域的受眾,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促進人才招募業務,與頂尖公司競爭優秀人才。


後續.....

其實這又是一本武功密集,這本書所參考的附錄才是精華所在....XD

 

如果想支持我看更多書,也想收藏這本書,歡迎用以下連結購買:獨角獸計畫

 

2 則留言 :

Unknown 提到...

Hi,我在大陸,透過你的鏈接,能賣到這本書嗎?

阿貝好威實驗室 提到...

應該沒辦法吧?不過大陸應該有簡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