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上的許多課,和聽到的許多學科都在腦科學這個領域交會了,不管是年初上more fearless change 作者 Linda Rising 的課 ,到最近火紅的行為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生命科學..等。由腦科學的角度出發讓我不禁感嘆,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這句話是真的,我們自以為是的心智和自由意志(所謂的靈性),每天必須對抗著人類這台精密的機器的玩弄,影響人類行為的根源:第一個是大腦神經元﹔第二個是荷爾蒙﹔最後才是是我們的基因和文化。
#知行不合一 是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學(知)到了但不一定做得到,知道該做什麼但是就是提不起勁去做!Why ?
#矛盾的大腦 (知)
大腦是個多元政體,管理著情緒的杏仁核與管理理性思考的大腦前葉皮質 ( 思考快與慢的系統一和系統二)每天都在打架,搶著對於大腦『知』的掌控。
#無法匹配的行為 (行)
The power of habit & 行為設計學都提到,要怎麼養成習慣就要運用(玩弄)人腦的獎勵機制,獎賞中心起作用的機制是什麼呢?原來那個地方會分泌一種物質,叫多巴胺,多巴胺不會直接導致快樂,而是讓你對獎賞有一種預期。所以多巴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源泉。但是分泌還不夠還要有受體,大腦有個部位叫做『腹側紋狀體』,這個地方是接受多巴胺的地方。基本上很多多巴胺是在大腦的一個叫做伏隔區裡面去合成,合成之后投影到腹側紋狀體上,所以說如果你的腹側紋狀體接受的多巴胺越多,基本上表示你對將來的預期越高。
#舒適圈的生理機制
偏偏『腹側紋狀體』討厭不確定性,討厭風險,討厭各種會讓你不舒服的感覺越是討厭越會讓我們減少吸收多巴胺,於是不管我們的『知』告訴我們這有很多好處,我們被短期激勵分泌了很多多巴胺,但是受體卻因為討厭的感覺關閉了多巴胺的吸收,於是仍然出現提不起勁,產生各種拖延不想動的症頭..
就像許多時候寫心得檢討振筆疾輝,但是遇到真實場景又被打回原形...
#知行不合一
#知道不一定做的到
#嘴巴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所以許多老師們的話也都串起來了
#刻意練習
#製造豔遇 (熟悉中習慣不確定性)
#熟悉討厭的感覺 (很多時候討厭其實是不理性的🙈)
Follow your heart 有時候只是在被大腦玩弄
更難的是縱使我們自己努力克服了這一切,又怕會落入 #知識的咒詛 (這不就這樣,想當年我也是這樣走過來..),又要怎麼協助其他人達到這種境界!? 今年幾次重新 Build team 更是有感觸... 不斷的輪迴啊...
不知道不知道 —> 知到不知道 —> 知道做不到 —>知道做到 —>做到忘掉
#IntoTheUnknown 本年金句大複習 🤣🤣
#得到 #2019年度總結
延伸閱讀:
想要改善知行不合一的症頭嗎?趕快來報名 - 2020最新一梯次的報名機會!【一談就贏:實戰談判思維】
鍛鍊你的社會體魄:專注在社會互動,會啟動大腦的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al)區域,這些區域充滿了多巴胺(dopamine)受體,引發愉悅和幸福的感覺。換句話說,正向互動會帶來好處,鍛鍊你的「社會肌肉」,讓人們覺得彼此更親近。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