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薩提爾教練模式 - 主管的三頂帽子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其實去年就已經看過 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這本書,不過看完後的感想是好神奇,但是好難做到,有蠻多實行細節的疑問,剛好今年陳茂雄老師的薩提爾教練模式工作坊再度開班,在敏捷社群的老司機們揪團下立馬去報名,希望趁著這次工作坊能讓我對於薩提爾教練模式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趁著剛上完課,趕快整理一下上課筆記,把適合分享出來的部分分享出來,所謂適合的部分就是解決我對書中得疑問的部分,不適合的部分則是需要透過老師實地演練的部分,因為就算我分享出來,可能對於大家不會有太多幫助,因為老師也有說:

  • 成人教育首重"體驗”(自己的經驗),這會比說服更有說服力,比解釋更容易記住
  • 要有疑問才會有收穫
剛好我帶著滿滿的疑問去上課,也帶著滿滿的收穫回來~


所謂的領導的目標就是影響他人,並且事情最後是由別人完成

領導者的三頂帽子

  1. 主管 [權威與控制] (公司給的職權) —> 要會要求別人,否則團隊會變成鬆散沒有紀律
  2. 老師 [知識與經驗 ] (組織經驗的傳承,教育如何解決問題,主要任務培育人才) —> 沒做好會造成團隊品質不佳,經驗無法傳承,問題無法解決
  3. 教練 [關心與成長] (一直問問題,幫助夥伴找到答案) —> 沒做好就會造成一言堂都是主管說的算,夥伴無法自己思考成長
這三頂帽子不是那個好那個壞,而是都應該要用到,不過最難的就是如何挑對時機戴對帽子,一般最容易搞混的就是教練的帽子和老師的帽子,這兩個最大的差異是:
  • 老師的指導是要解決問題
  • 教練的引導是想改變模式

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帽子呢?

最適合使用教練這頂帽子的時機與場景是: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
簡單來說今天不做,明天不會出事的,舉例如下:
  • 教育訓練
  • 工作態度(士氣)的改變
  • 改變文化
  • Planning
  • SOP
  • 事後檢討

那什麼時候不適合用教練模式?

  • 基礎知識的傳承 —>老師
  • 必須心有定見 —>主管


要知道用教練模式也是有風險的,因為結果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而且授權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自我檢討

自從學了敏捷和引導後,我似乎比較常戴的帽子是老師和教練,但是似乎忘記主管帽子的重要性,甚至覺得根本不需要戴,不是都說要推行自組織?無主管公司?但是這心態還是需要再調整,不能偏廢,只是比例問題。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