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 星期四

Inspired 產品專案管理全書 - 探索客戶計畫:用來提醒 Product Manager 的實用查核表

source: pngwave


工程師背景的我們,從以前最擅長與專注的就是在 Deliver 的優化,以及學習相關的方法論,但是隨著在社會闖蕩碰壁多年,漸漸發現其實 Define and Discovery 的方法論更是至關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許多白費工的狀況發生(工程師最怕需求一直改,改出來又沒人用)。

去年聽了 Marty Cagan 的演講 - Product Is Hard ,就開始仔細閱讀『Inspired 產品專案管理全書』,並且思索如何應用在現在的產品,有許多內容和方法真是相見恨晚,在第 39 章整理了 Marty Cagan 在 2013 年寫的一篇文章  The Power of Reference Customers,而這個套路在矽谷的 SaaS company 更是隨處可見,可以在許多產品的業面看到以下訊息:







我們都知道要提供成功使用者故事,也知道要列出成功使用者,但是實際上該怎麼操作?該怎麼挑選客戶?應該要注意什麼事項?

最近在會議中不斷的討論相關議題:
  • 我們要怎麼找到前幾個客戶(Early Adapter)?是來者不拒嗎?
  • 如果每個客戶都有一些獨特的痛點,那我們要幫他們客制化開發嗎?
  • 對於每個客戶我們應該要花費多少心力?這會影響到我們的客戶獲取成本(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 我們應該專注於特定領域或是各個領域都要多方嘗試?

探索客戶計畫


書中提到探索客戶計畫很重要,首先要專注在某個 Vertical 找尋 6~8 個客戶,這個 Vertical 可以是某個產業,或是某個地理位置,不要亂槍打鳥。

接下來挑選符合以下條件的客戶:
  • 對於我們設計的 Feature,確實有解決他們痛點,並且提供商業價值的客戶
  • 願意作為 Early adapter 跟我們密切合作,試用產品並且給出 feedback 的客戶
  • 能了解我們的目標是要打造『通用產品』並不是只為他們客製化開發的客戶
  • 客戶的行銷/公關部門願意合作,被我們列為公開參考客戶

一旦有了具體評估的條件,再搭配以下的矩陣,我們就可以比較能聚焦的討論,到底這個客戶是不是我們初期應該關注的客戶?或者是以後再來服務?



以我們跟 Microsoft 和 AWS 的合作為例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產品經理與產品行銷經理必須通力合作確保兩件事:
  • 確保得到客戶行銷部門的許可
  • 確保公開銷售前客戶的滿意度,將來他們就是你們的公開代言人

此外針對三種不同產品類型,也有些許不同

1. 平台 / API 產品 (2B)

除了 Reference customer ,更應該列出 Reference application  (焦點放在以 API 成功開發出來的應用程式)

2. 客戶支援工具 (2B)

挑出主要 6 到 8個受到敬重和有內部影響力的用戶或員工 (意見領袖)

3. 消費品 (2C)
選出消費族群 (類似焦點使用者) 10~50人


總結




書中在 39 章 - 探索客戶計畫,有給出許多具體的建議,讓處於 Discovery and Delivery 雙軌模式運作下的我找到一個依歸,覺得這篇可以當作 Product Manager 的一個查核清單,確保不但  Do the things right 也可以 Do the right things!


Call to Action


如果你的 Business 會需要把影片放在網路上串流播出,但是又苦於沒有 Video Streaming 相關的技能,也不想直接放到 YouTube 上任意讓人使用,我們這邊即將推出一個簡單易用的影音轉檔串流平台,有興趣的歡迎跟我聯繫試用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