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閒聊從資訊的接受者成長為資訊的分享者


圖片來源:banyuleyouth

昨天牧師傳講得訊息是真道教會小組化教會,以及何謂小組化的教會,而我的感想就是參與小組和參與聚會的最大差別在於對靈命追求深入的程度,參加聚會就像聽場演唱會,也許激情過後你又會恢復原本的生活步調,對於你的生命沒有太大的改變。

但是參加小組就不一樣,你需要付出時間和代價去準備分享的內容、去查經、去整理你的想法(代表需要預備,需要被操練),而且由於人數少,你必須更需要花時間去認識與關心你的組員,而不再只是參加主日點頭微笑的陌生人,所以參與小組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成長。

這也觸使我想要寫這個題目,因為最近實在加入太多幫派團體了(誤),以致於有種時間與精力怎樣都不夠用的無力感,原本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現在我知道原因了.....

這應該就是從資訊的接受者成長為資訊的分享者所伴隨的陣痛吧? (會不會轉的太硬?XD)

話說這幾年拜Social Network 的發達之賜(如:Facebook)讓原本不認識的人更容易認識,以及辦活動網站的興盛(比如說活動通registrano )讓辦活動的門檻大大降低,這一兩年各式各樣的Conference, Meetup, xx社團、xx小聚...等,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

而最喜歡學習新知的我(資訊焦慮鬼~:P),向來最喜歡去參加這種活動或是聽講座,一方面可以了解目前這個圈子的最新資訊或者得到啟發,另一方面還可以藉著機會認識這些領域的大大或同好,借此擴展人脈。(話說回來擴展人脈這倒是因為參與Start-up後才特別積極~:P)
 
所以這一兩年我還真的參加和加入了不少的活動、講座、社團,雖然說很多社團性質算是重複的,舉例來說下圖是由 Jazz 大大整理的在 Facebook (Big Data/ NoSQL) 界各社團之間的關聯性,可以看到很多人可能同時都參與在好幾個社群。


不過就算把同性質的社團算在一起,參加的種類實在還是有點太多...
真是繁族不及備載...更不用說每年固定參與的大拜拜(如:COSCUP....)

話說回來如果只是當個參與者單純去"參加活動",所要附上的代價就只是花時間到現場去"聽",並不會讓我有種時間與精力怎樣都不夠用的無力感 ,會讓我有這種感覺的原因是:
  • 想要對社群和社團有所貢獻 (那就要附上時間和精力的代價)
  • 想要有所成長,那就要從資訊接受者變成分享者 (也必須花時間去準備)

光是去聽對自己的成長是有限的,唯有開始分享(寫Blog、準備Talk..等)才更會強迫自己去準備,去找梗,去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懂了。

其實說穿了就教學相長

當然除了自己的成長外更重要的是社團/組織的成長,如果一個社團/組織要成長,就一定要像下圖一樣,有個正向的循環,是要靠參與在其中的人都貢獻心力,這個社團和組織才有可能成長與精進,如果大家都只想獲得不想付出,每次都靠那些大大在撐場,沒有一個正向的循環,就算有些團體是由某些公司贊助,或是有潛在的商業利益,但是沒有熱情與鄉民的回饋,我想再熱情的大大可能都會感到無力。

圖片來源:educube


所以我應該要把有限的精力與時間放在哪裡呢?

這就是我頭痛的地方.....

每個都在腦袋裡大喊:選我、選我、選我~~~XDD








1 則留言 :

阿聰 提到...

我覺得就從個人過去的歷史,
找出自己擅長做的事情,
然後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吧!

我個人喜歡自由軟體,
更喜歡廣泛地學習,
研究所時代就發覺自己擅長講課分享。
所以也就持續地走這個路線~

經營社群,最難的在於維持熱情。
有時候真的得靠意志力撐了~
特別是被澆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