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重啟人生讀後感,如何面對衰退與開啟第二曲線


 

這次在飛機上,看了一本很有感覺的小書(對他只有 277 頁),這本書探討了最近很有興趣的第二曲線問題。

這本書的 TA 就是那些常見的事業有成的「資深」人士,為什麼呢?一開頭作者就開門見山的表示:很多職涯勝利組的人,其實私底下都很痛苦,而且幾乎毫無例外。我把這個現象,稱為「奮鬥者的詛咒」(striver’s curse),亦即一向努力表現傑出的人,最終卻發現自己陷入令人恐懼又無法避免的衰退,工作成果愈來愈難讓人滿意,做得更多、成就更少,生活裡也欠缺美滿的人際關係。


衰退的必然性

在這邊作者從兩個角度切入,一個是衰退的必然性,以及衰退造成的惡性循環的危害,首先書中提到「研究顯示,相較於無所求的對照組,人要是曾在職業生活中追求權力與成就,一般會在退休後較為悶悶不樂。此外之所以會退休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老化和衰退,而衰退帶來的痛苦,與你先前達到的聲望高度,以及你對於那個聲望帶有的情緒依附直接相關。」

所以一般人躺平就好了,或者從頭到尾都在為了生活苦苦掙扎,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反差?🤣 也許只有事業有成的人反差感會更大。

接著作者更進一步「恐嚇」衰退問題是雙重打擊:我們需要不斷愈來愈成功,才能避免不滿足的情緒產生,但我們現在就連讓表現持平的能力,也在不停衰退。衰退甚至是三重打擊,因為在我們試圖持續發揮相同的水準時,不可免的陷入工作狂的成癮模式,過度努力的結果,就是掉進不健康的人際關係模式,犧牲與另一半、孩子、朋友培養感情的機會。當我們有天摔下跑步機,將沒有人會扶我們起身,拍掉身上的灰塵。

工作狂的定義

所以是不是工作狂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我們要怎麼定義誰是工作狂?作者也提到這本書的很多讀者應該都是真心享受工作,追求卓越,不是得過且過,只求不被開除。但努力工作,享受工作,不代表就是工作狂。

作者認為以下幾個問題,更適合拿來判斷是不是工作狂:

1. 你是否在工作之餘,沒力氣陪伴親友,唯有累到動彈不得,才停下工作?

2. 你是否會偷偷工作?例如趁另一半星期日外出,立刻開始工作,接著在另一半回來的前一秒收起來,假裝沒在工作?

3. 如果有人(例如配偶)建議你休息一下,和親朋好友一起從事活動,你是否感到焦慮與不悅,即便最近的工作其實不是特別急?

我想這就跟心流和成癮可能只在一線之隔一樣,重點在於有沒有危害你的健康與人生

而成癮者的共通點,在於他們和不值得那麼愛的東西,陷入不健康的關係,包括酒精、賭博、掌聲,以及沒錯,工作。在工作狂的人生中,工作勝過一切關係。

難道說,面對衰退我們只要躺平就好了嗎?其實只有三條路可選:

1. 否認事實,憤怒自己居然衰退,籠罩在沮喪中。

2. 接受事實,承認自己確實衰退,把老化當成無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3. 接受過去帶來成功的元素,在未來將不再有效,培養新強項與新技能。

別怕別怕, 如果你們跟我一樣選了3,從這邊就開啟了第二曲線的話題,因為會衰退的是流體智力(創意),而我們還有晶體智力(智慧)....


很喜歡書中引用西塞羅堅信老年要做三件事:首先,這個時期應該致力於服務他人,而不是閒散度日;其次,晚年最大的禮物是智慧,長者的學問與思想將帶來豐富他人的世界觀;最後,在這個階段,我們天生的能力是提出忠告,輔導、建議與教導他人,但目的不是累積金錢、權力或名聲等世俗的報酬。

小結

閱讀這本書給我一個感觸,作者就像教師和顧問可以用各種調研方法跟我們闡述一個廣泛性的問題,並且讓我們知道這些問題的背後成因與避免的方法,這些書讓我們增加相關知識,並且提供一個可以研究和嘗試的方法,但是具體該怎麼進行常常讓人覺得很模糊,而做法又往往因人而異,這時候就需要教練。

因為教練是一個輔助客戶前進的職業,而聖經有說過日光地下沒有新鮮的事,代表大家的痛苦和困擾可能都是類似的,只是每個人因為生長背景的不同,對於這些事務的理解不一樣,而有不同的反應。

回到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就像各種運動教練,如果當一個有專門的題目當作教練,就能彙集共同對於這個問題有需求的客群,針對他們的問題加以輔助。書和文章是給知識,課程是引子,但是教練則是客製化的輔助,畢竟每個人的卡點和卡法不一樣。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