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影響力時刻(Moments of Impact)透過策略對話解決調適性問題

 

Source: Chris Ertel、Lisa Kay Solomon《影響力時刻

看了卡片盒筆記 後,再看其他書籍就會更留意其他書寫書的手法和引用的其他書籍和文獻的技巧。最近在看管理書籍,覺得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1. 大部頭經典著作

這種通常是學者型的大師,經過多年研究設法產生新的理論和「名詞」,如:快思慢想的系統一/系統二,如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等。

2. 整理學說的實戰手冊

這種通常都是管顧公司出身的作者,在書中會大量引用經典大師書籍的研究成果和經典名言,再搭配自己融會貫通後產生一種實踐的方法,這種書通常會有很多操作說明和範例。


而這本影響力時刻 (moment of Impact) 就是第二種類型,作者嘗試要教(銷售)讀者如何在 VUCA 的商業環境下,解決最棘手的調適性問題,而要解決這類問題必須搭配『策略性對話』,從這邊就可以猜到書中的內容會大量引用調適性領導的實踐與藝術以及好策略壞策略 ... 等的內容。

談到提出策略和解決問題前,讓我們再複習一次好策略三要件:

1. 診斷(diagnosis):界定挑戰的本質,找出問題關鍵,簡化過度複雜的現實狀況 

2. 指導方針(guiding policy):處理挑戰的指南 

3. 協調一致的行動(coherent actions):能執行指導方針的步驟,並且環環相扣

2022年5月22日 星期日

你是一個 VUCA Master 嘛? VUCA Masters: Developing Leadership Agility Fitness for the New World of Work

 


前幾天參加了 Bay Area Business Agility Meetup 舉辦的一場分享 

The “VUCA Masters – Developing Leadership Agility Fitness for the New World of Work” event with Dr. Nick Horney

主要分享的內容在於面對 VUCA 的世界,所有的工作方式都在改變,而 Dr. Nick Horney 認為領導力就像肌肉一樣是可以透過鍛鍊習得的。其中覺得有幾張投影片的內容蠻有趣的,特別分享出來。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Joe Justice 專訪 Episode 11 究竟什麼是真的敏捷?對會議的新定義

 



本篇重點:


接續上一篇 - Episode 10 究竟什麼是真的敏捷?本篇繼續探討 Agile at Scale 的議題,首先 Joe 又暫時發明了一個新的名詞『團體敏捷』(Group Agile),透過一個巨大的看板,把所有小型看板聚集在更容易觀看?

另外本篇的另一個重點就在對於會議的定義,傳統的公司會議可能是為了交換訊息,為了取得共識,甚至為了得到批准,以這種定義來看,Tesla 幾乎沒有會議,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有大量的 Mob& Lean Coffee,也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協做和共創,重點是在這個會議上能得到有效產出,並沒有人只是盯著電腦不做事或是等著別人給結論。

套句 Joe 說的:

我認為,Mob 是對現今社會來說最有生產力的會議,或是以精益咖啡的形式舉辦。而這一直在發生。事實上,這就是你的正常工作。事實上,除了這個,幾乎沒有其他事情。因此,如果這被稱為會議,那麽 Tesla 都是這樣的會議。但是,如果會議是在別人說話時看著你的筆記本電腦,我從未見過。一次也沒有。

最後總結,要達到 Tesla 這樣瘋狂的敏捷,大概也得要有像 Elon 這樣瘋狂的工作狂老闆才有可能~XD

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

Joe Justice 專訪 Episode 10 究竟什麼是真的敏捷?

 



本篇重點:

當許多人談到敏捷,第一個可能會想到 Scrum & Kanban,當談到大公司實行敏捷,可能會想到 Scrum at Scale, LeSS, SAFe...等,但是 Joe 繼續以計畫和發佈的時間長度這個角度來探討為什麼傳統的敏捷方法可能不夠用,所以 Tesla 才會自己繼續演進出更快速的方法。

Joe 認為實行敏捷的方法可以變,但是某些基礎能力和心態卻是不會改變,如硬底子的技術 XP/XM,結合群眾的智慧:Mob,開放空間技術...等。

另外在這邊也探討了傳統敏捷都倡導穩定的團隊,但是為什麼 Tesla卻是隨時在重組團隊,因為他們為了要解決問題,鼓勵成年人心態的雙腳法則 - 隨時移動到最需要自己和自己最能貢獻價值的地方。

最後也提到許多傳統敏捷覺得重要的會議和事件為什麼到頭來反而會傷害或拖慢敏捷?Tesla 透過什麼方法來搭配改善?如大量收集資量分析,並且透過 AI 的快速 feedback,破除一般思維的第一性原理...等。

最後 Joe 也舉了一個 Tesla 面對晶片短缺如何做出快速反應的例子,這才是所謂的『敏捷』,因應變化做出改變。

警語:Tesla 的敏捷不是大家都能輕易嘗試的,沒有對應的基礎和思維輔助,貿然抓幾個點來學習是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