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彼得效應/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參考MBALib 的描述:
“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更多關於彼得原理的討論可以參考:大人學 - 彼得原理 到底誰是那個不適任的傢伙?
彼得原理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職員因為在原本職位上工作表現良好甚至是個超強的神人(不論是技術,財務,業務...等類型),時間久了公司可能就會考慮提升他,理由可能很多:
- Junior 越來越多,身為Senior 應該要帶人
- 上頭主管跑了(抓交替XD)
- 因為他XXX技能很神,所以帶人應該也很神
不過大部分的組織都很少有一個量化的方法確定他準備好了沒?有沒有具備做為主管的能力? 就只能先讓他升上去試試看,也少有退場機制,對雙方都很尷尬....:P
所以這時候我們就該來問幾個問題:
- 你是要他做的是主管是 Manager 還是 Leader 還是 Coach還是全部?
- 對於要成為一個好的主管(Manager or Leader or Coach)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
- 身為主管在帶領團隊上有怎樣的方法與工具可以使用?
- 升遷者願意花多少代價去學會和取得這些能力和技術?
- 公司願意花多少代價去幫助升遷者學會和取得這接技能?
為什麼會突然想到彼得原理呢?主要是這次參加呂毅老師和孫妮老師的 Advance Scrum Master 的課的感觸,在這邊就先不說上課心得,更多上課心得請參考下面大大的文章~XD
首先真的很感謝公司願意出錢讓我們去學習!! Tenmax 徵才中!!
為了學會如何做一個好的Coach 我們得付上時間/體力/金錢的代價,得到的是對於Coach 這件事認知象限的轉移,簡單來說就是:
- 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 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 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 把不知道變成知道
不過說實在兩天課程實在太短太趕,我們得到的其實只是一個骨架,要怎麼在這個骨架上長出肉,又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功課,光是看到在課堂上列出來的Reference 書單眼淚就要流下來了...XDD
所以結論是:
- 身為主管你有花多少時間在學習這些知識與方法?(沒付上代價?被Team member 幹橋也是剛好而已)
- 公司有投資多少費用和時間在培訓員工和主管?(沒有?出問題也是遲早的事~:P)
冰山一角的流淚書單:
- 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學會了,你的部屬就會自己找答案!
- 引導者的工具箱 ──帶動會議、小組、讀書會,不怯場更不冷場!
- 學問:100種提問力創造200倍企業力
- Facilitation引導學:創造場域、高效溝通、討論架構化、形成共識,21世紀最重要的專業能力!
- 團隊領導的五大障礙 (絕版)
- Google 模式 (How google works)
- Influencing Patterns For Change:: A Human Systems Dynamics Primer For Leaders
- Leading Self-Directed Work Teams
- User Story Mapping
- Leading Teams: Setting the Stage for Great Performances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