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時間還沒到體驗不夠多你看不懂,有些書是還不關你的事不需要你操心,趁著過年重新在書架上掃一掃被當作裝飾品的書,其中這本對我來說就是該拿起來好好重讀的書。
這一陣子,下面這幾個議題(和問題),反覆出現在日常工作中:
- 如何從 OGSM 的階層性思考,產出有效的策略(組織中不同層級有不同的執行策略)
- 策略與組織慣性(文化)
- 如何判斷這是一個好策略還是壞策略?
在過去我的認知就是老闆是制訂願景與目標,而主管們則是透過 OKR or OGSM 做出策略規劃,並且拆解出各種 Action Plan 來達成目標,能幫助組織從目標跨越到執行的那道鴻溝就是策略。
但是這種範本式的策略規劃(願景,使命,價值觀和策略)真的能解決組織的問題嗎?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也不一定 Buy in 這些遠景和使命(甚至老闆都自己都不一定相信?XD)。此外講得再好,如果沒辦法執行也是枉然,不過組織文化一直是最複雜,最難解決的問題,在這邊先跳過。
所以放下我們無法改變的,先專注在我們能改變與優化的部分就是產生好的策略。
什麼是壞策略?
不是「沒有策略」和「失敗的策略」而是有明顯的錯誤陳述和思考方式,總共有以下四個特徵:
- 華麗空洞的口號(真正專業和洞察力能化繁為簡)
- 無法直接面對問題與挑戰(到底知不知道什麼是障礙)
- 誤把目標當策略(認清阻礙公司成長的關鍵障礙,設計具連貫性的解決方案,用來克服難題)
- 採取壞策略性目標
- 一團亂的目標(通常就是一堆工作清單)
- 不切實際的目標(搞不清楚造成現況的真實原因和棘手之處)
為什麼有這麼多壞策略?
普遍的三種成因:
- 壞策略不是錯誤評估,而是好策略很難,必須在矛盾的競爭價值與利益間作出抉擇。
- 使用範本式策略 (願景,使命,價值觀和策略)代替艱難的工作分析與協調行動
- 保持積極心態和正面思考便能成功
所以最恐怖的不是沒有策略,而是錯把目標當策略,錯誤使用範本式策略模型(就像用錯的Scrum 比不用,甚至 waterfall 更恐怖)。而之所以大家會這麼愛用範本式策略就是因為第五項修練以及一系列願景式領導的書籍太紅了,所以書中花了不少的篇幅介紹了第五項修練 & 秘密 ...等一系列新思維運動書籍的思想淵源。
我覺得這一系列的新思維運動下產生的,魅力領導,願景使命策略,OKR,OGSM...等都有其用處,但都只是輔助,並不能取代真正的策略,因為策略的本質就是必須做出困難的決策和取捨。
書中提到好策略必須要三個核心要素:
1. 診斷(diagnosis):界定挑戰的本質,找出問題關鍵,簡化過度複雜的現實狀況
2. 指導方針(guiding policy):處理挑戰的指南
3. 協調一致的行動(coherent actions):能執行指導方針的步驟,並且環環相扣
這三個核心的就是化繁為簡,找到關鍵槓桿點來解決,以其他書籍或是領域的說法就是找到 critical path,找出瓶頸點,找出 Casual Loop 可消除的閉環。
找到對的問題,用最有效率的方法解決,產生最大的影響,就是好的策略...
說起來簡單,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書中怎麼建議。
如果你喜歡我的書摘和筆記,對這本書也有興趣,歡迎從以下連結購書,幫助我增加購書基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