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回顧與檢討 Agile meetup - 為什麼我的敏捷總是卡卡的?


故事是從敏捷診療室開始.....(其實是靠正妹吸引目光)

故事的開始

  • 為什麼書上的方法用到我的組織都卡卡的? 
  • 為什麼社群介紹的Design Sprint 感覺很好用但是公司PM都不敢興趣?
  • 敏捷不是要短週期交付?但是客戶不願跟我們意嘗試這種方法?
  • 聽Seafood 說要吸引狼屬性的成員加入並且skin in the game很有道理,可是...我並沒有招募人事權?
  • 為什麼HR 都不支持我們推行敏捷?

從 2018年第一次到敏捷診療室駐診,到參加 DevOpsDays 的 Open space technology 我發現很多時候大家在討論敏捷推行問題時,因為沒有把情境與context 定義清楚,常常會有岳飛打張飛的情境出現,雖然討論的很熱烈但是似乎都沒具體的結論(不過~誰說一定要有結論,Open space 本來就只是要讓大家討論~:P),大概是因為我大公司小公司,B2B/B2C和做專案和做產品的公司都待過,我隱約覺得問就是出在組織特性的差異。



另外我也參考了 2016 年 Agile meetup - 當敏捷遇到引導:在領導團隊變革遭遇什麼

參考連結:


所以其實我想告訴大家別太難過,沒有誰家的敏捷不卡的,敏捷本來就是一個照妖鏡 ,讓問題能更快的顯現出來,"有機會"改善。




綜合看到的許多資料和自己的經驗,我就主觀的總結出敏捷轉型的三大阻力來源:
  • 組織
  • 心態/慣性
  • 能力



針對這三點我認為心態和能力都是相對比較有機會改善,至少可以從自身做起,但是組織特性是最難被改變,也對另外兩個維度有很深的影響。有了這樣的起心動念就想辦一場workshop 透過團隊共創法讓大家討論 (其實是被凹要交作業),因為組織有多種不同特性,而不同特性對於推行敏捷是否會有不同的問題和難度!?



話說我心裡本來是想要黑接案型公司,因為通常這種公司(在台灣)是最難推行敏捷的,不過話說回來Martin Fowler 待的ThoughtWorks就是一個超級接案公司啊!!XD


腦袋中的問題

  • 因為組織不同特性所造成的問題與挑戰有哪些? 
    • 舉例:B2B/B2C,專案/產品,成熟企業/新創
    • 大家還有沒有想到還有哪些差異?
  • 學到聽到那些理論很難實行,是因為只適合某種組織型態?
  • 針對不同組織型態會遇到哪些困難?

腦袋中列出很多問題,但是似乎都很難回答 (每天都睡不好在胡思亂想~XDrz..),而引導團隊共創最重要的就是問題,如果問題不好,整個會議下來的結果就會不好....

為了驗證我的想法對不對,我就開始上網收集一些資料,找找看是不是有相關的討論。

B2B 與 B2C 得差異



B2B
B2C
B2B salse 對產品有決定權
B2C 沒有
end user 沒有決定權
end user 有決定權
需求較為確定
需求虛無飄渺
領域專家
透過使用者行為學習
客戶少且看的到
客戶多且看不到
無法常常改變
可以常常 release 實驗
對穩定性要求高?
對穩定性要求較低?



Product 與 Project 的差異


不過事後來看,這個動作方向就錯了,又不是要寫文章收集資料,這反而會產生錨定效應,既然我已經先有立場了,對於引導團隊共創來說就不太好,這些問題反而會限縮大家的思考。

準備與執行


在ICA 學的團隊共創法時,事前設計流程和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我一直卡在自己的封閉且錨定的問題,再來因為報名人數一直增加加上時間其實只有不到兩個小時,再跟Vicky大大和Eric 大大求救之後,最後決定還是放棄團隊共創法,改用世界咖啡館(World Cafe ),並且改變問問題的方式。

話說如果對團隊共創和 ORID 有興趣的強烈推薦去上ICA的課程,這門手藝水時在太深了...Orz..

Public Training Courses, Taipei   2019

  • January 5-6  TAP
  • Feb 23-24 GFM1
  • March 30-31 GFM 2
  • April 20-21 Imaginal Learning
  • May 25-26 PSP
  • July 27-28 Dialogue
  • Aug 24-25 TAP
  • Oct 26-27 SOF

回顧與檢討


Round1 第一個做不好的地方就是,我請各組把所有差異全部貼上來找交集,所以光是收集大家對於組織差異的特性的數量就嚇到我了,深怕太發散完全沒有交集~



第二個做不好的地方就是我依照問題交集得數量多寡的排序,強行把前幾名的問題分給各組討論(其中還有三個是我一開始選好的)。

事後回想,要卡片應該可以用團隊共創的手法,先請大家提供最想被討論的問題,再要可能會影響敏捷推廣的,然後讓大家依照興趣重新分桌。


Round2 我請大家針對選出來的組織差異列出有麼特性,這部分感謝大家的配合所以後來討論還算蠻熱列的。






Round 2 結束時使用Gallary walk,讓大家把討論的結果貼在後面,並且請大家把可能對於推行敏捷會造成困難的特性貼上紅點。

大公司 or 小公司

組織階層深 or 扁平化組織


 B2B or B2C





Product (自有產品) or Project (接案)

跨職能團隊 or 同職能(專業分工)


自己開發 or 外包


團隊是Remote or not


Round3 請大家針對我列出來的ORID 問題在團隊內分享,不過這邊我也沒有處理好,最後ORID指令下的不夠明確,造成大家的困惑。

後來想想因為大家是來學Agile的,也許可以改用 retrospetive meeting 的手法請大家分享
  • 對今天活動什麼特別有印象
  • 有學到什麼
  • 有什麼可以帶回去團隊
  • workshop 有哪覺得卡的?可以改善的(給我的feedback)

另外也感謝有很多前輩給我些意見:

如果能事先更明確讓大家知道今天要做什麼,然後給更明確的指令會更好,這樣參與者更能投入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