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初探專業引導技巧 (The Skilled Facilitator)


這本書:專業引導技巧 (The Skilled Facilitarator) 是逛網路書店偶然間看到的,看到內容後裁決的驚為天人,因為這本書幫我釐清了許多定義型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之前學引導時常常會問的問題:
  • 何時該用引導?
  • 如果我是主管適合用引導嗎?還是會變成誘導?
  • 為什麼引導技巧學的時候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用起來好難?
  • 當在引導團隊討論時,發現團隊走偏,或是討論內容有問題好想參與討論怎麼辦?


引導為什麼那麼難?

有三個原因:
  • 你需要同時關注團隊許多方面
  • 你需要很快理解你所看到的事情,為了有效達到這點且不被各種事情淹沒,你需要不斷參考診斷模型
  • 你需要快速決定對團隊採取什麼樣的干預措施


無法保持中立?


如果你發覺自己在某個主題上頗有專長,讓你難以繼續保持中立,那你可以考慮承擔其它引導角色。一位引導師在內容上保持中立,但是必須是流程的專家和倡導者,做為專家,你必須知道有哪些心智模型(價值觀和假設),行為,流程,和底層結構有助於高質量的解決問題和制訂決策,而高校團隊的三個要素:
  • 績效
  • 工作關係
  • 個人體驗

所以,如果討論的內容事關團隊流程,那引導師就無法保持中立。

這不就是在說Scrum Master嗎!!

所以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在這三種狀況下還選擇引導師的中立身份:

  • 你是團隊成員之一
  • 你對議題有重大利益
  • 你具備可以用於分享的專長

所以回到問題的源頭,在引導團隊前可能要先定義清楚自己的身份,瞭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及職責所在。



身為工程師還蠻喜歡這本書中把這種定義清楚的表格🤣

引導師的六種角色

陳茂雄老師在薩提爾教練模式有提到主管有三頂帽子:教練,老師,主管

而在這本書也把引導角色分成六種角色:

    引導師
    引導型諮詢顧問
    引導型教練 (教練)
    引導型培訓師 (老師)
    引導型調解人
    引導型領導 (主管)


剛好跟老師的定義也都能上,而這兩大類的差異就是引導者是不是團隊成員。

所以 Scrum Master 應該屬於哪種呢?我個人認為就是決策上的參與程度應該是越少越好,這樣就剛好落在 #引導型教練 和 #引導型培訓師 這兩種職能。


而引導型教練的功能除了幫助客戶找到答案外,你還要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發現疑惑並且提問,甚至和客戶共同設計學習流程。

團隊教練 vs 引導型教練

看到這邊也許我們會認為團隊教練和引導型教練應該是差不多的東西,書中引用兩個對於團隊教練的定義:

通過反饋和對話,幫助團隊改善績效以及實現績效的流程 - ClutterBuck


這是一個團隊教練與整個團隊一起合作的流程,無論團隊成員在一起還是分開,目的是幫助他們改善團隊績效與合作方式,並且培養他們的團隊領導力,以便更有效的與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團隊一起在更為廣泛的業務範圍中實行變革   -  Hawkins

 (到底差異在哪呢....也許是對於績效的直接影響?)


小結


不用每個人都是專職引導師,但是人人都可以學引導,你可能是諮詢師,你可能是顧問,你可能是HR,你可能是主管,你也可能只是團隊成員,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同身分可能要注意的點和使用的工具不太一樣,而這本書就是在幫忙釐清差異和給出指引。




沒有留言 :